---


### **二手挖掘机交易合同避坑指南:聚焦“维修责任”与“材质承诺”核心条款**


#### **一、维修责任条款避坑要点**  

1. **明确维修责任期限与范围**  

   - **法律依据**:若卖家隐瞒设备重大瑕疵(如液压系统故障、发动机大修史)或虚假承诺性能,需承担维修责任。合同应明确保修期(建议至少3个月)及覆盖范围(如核心部件:发动机、液压泵、回转马达)。  

   - **避坑建议**:要求卖家在合同中承诺设备“无重大历史故障”,并附维修记录。  


2. **避免模糊条款转嫁责任**  

   - **常见陷阱**:部分合同会标注“买家自行承担验货风险”或“交易后维修费用自负”,此类条款可能让买家承担本应由卖家负责的隐性故障。  

   - **应对策略**:删除“概不负责”类表述,改为“若交付后30日内发现非人为损坏的核心部件故障,卖家承担维修或差价赔偿”。  


#### **二、材质承诺条款避坑要点**  

1. **材质描述需具体化**  

   - **关键问题**:合同中仅标注“材质良好”或“无结构性损伤”属于模糊承诺,需细化至具体部件(如动臂钢板厚度≥20mm、液压油管无老化裂纹)。  

   - **验证方法**:要求卖家提供关键部位(如铲斗、履带板)的材质证明或第三方检测报告。  


2. **警惕翻新与配件替换**  

   - **典型套路**:翻新设备可能用非原厂配件(如劣质密封圈、仿制轴承)替换原装件,导致短期内频繁故障。  

   - **合同补充**:在附件中列明设备配件清单(如品牌、型号、更换时间),并约定“若实际配件与清单不符,买家有权要求降价或退机”。  


#### **三、其他核心条款补充建议**  

1. **权属与债务风险规避**  

   - **必查项**:要求卖家提供原始发票、完税证明及抵押情况声明,避免设备涉及债务纠纷或被查封。  


2. **质保金条款设置**  

   - **实操建议**:合同总价中预留5%-10%作为质保金,约定设备正常使用3个月后支付,以约束卖家履行售后承诺。  


#### **四、争议解决与维权依据**  

- 若合同未明确责任划分,可依据《民法典》第620条(质量瑕疵救济条款)要求卖家承担修复或赔偿责任。  

- 留存验货视频、聊天记录等证据,便于纠纷时举证。  


**总结**:合同条款需聚焦**责任具体化、权属清晰化、证据留痕化**三大原则,重点审核维修责任期限、材质描述、配件清单及质保金条款,可规避80%以上交易风险。  


**参考资料**: